你明明可以考90分,為什麼不努力?

陳信羽
10 min readJul 22, 2020

--

今天我們來談談學生讀書的動機和目的

嗨!你還記得

自己的學生時期過得好嗎?

(你有想過學生為什麼要唸書嗎? 讀書考試的目的又是什麼?/ from Pixabay )

我的大學生涯中,為了賺生活費養活自己,就像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」的作者一樣,生活被家教填滿,搭著捷運和公車,在台北的街頭東奔西跑,走進各式各樣的房子中,擁抱每個家庭的問題與難處。

有些家長找家教的目的是親權外包,想找個大哥哥大姐姐來陪伴小孩,從此小孩的事就不歸我負責;有些家長想讓小孩受最好的教育,卻受限於自己擁有的教育資源與背景,連大型考試的遊戲規則都沒有好好看過(小孩更是),所以希望找家教老師來提供相關資源。

(學校資源看的到,但卻用不到 / from Pixabay )

常常我很想請問

學校的輔導老師和班導

Where r u?

每當我第一次與家教學生見面,我都會問同一句話:

你有想過為什麼要上家教嗎?是你自願的嗎

通常得到的答案都是「爸媽要求」、「上次段考的成績不理想」、「換一個家教老師試試看」。家長往往忽略了「建構小孩的讀書動力」這件事,你要求小孩完成一件事情,至少要清楚明白地告知理由和目的,而不是說「這是學生的義務」或「小朋友讀書考試是天經地義的」,會講出這些話語的家長們,往往自己在學生時期的成績也不太理想,因為他們沒辦法具體的表達出成績優異的好處或優點。

有些家長的做法就是用打的,像是我父母親那一輩所受的教育,考不好就是打,少幾分打幾下,所以小朋友讀書考試的動機是「不想被打」,反而不會去思考「為什麼我要把書唸好?」或是「把書唸好有什麼好處?」

而且當一件事情的優點和誘因不夠多的時候,小孩子的注意力往往會被更有趣的事物帶走,例如電視節目或電腦手機。而小孩沒辦法正確判斷現在應該要做什麼事情的時候,家長就有義務傳達正確的概念。

(家長和小孩常常用不同的語言溝通,我不懂你、你也不懂我 / from Pixabay )

讓我們回到標題:你明明可以考90分,為什麼不努力?

這個答案其實很簡單,原因是有其他更有趣更好玩的事情呀!小孩子會認為:「我有手機電腦可以玩,為什麼要唸書?輕小說、韓劇、日劇、動畫那麼好看,為什麼要看書?爸爸媽媽你們回家後直接躺在沙發上看電視,為什麼我回家後要努力認真唸書?我上學也很累耶。」

這其實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情,小孩子看不到家長努力付出的地方,也不會了解上班的辛苦和坐在教室裡聽課8小時是完全不一樣的事情。孩子無法理解,那沒關係,因為同理家中小孩的想法是家長的工作。不能用大人的思維和小孩講話,要用他們的語言和他們溝通,這樣才能在適當的基礎上交談,這是我在家教生涯中學到的很大的教訓。

(試著用對方的語言和他溝通,就像愛的語言一樣 The Five Love Languages / from Pixabay )

通常家教學生會認真唸書的動力有三種:1. 爸媽嚴厲要求、2. 自我實現的渴望、3. 單純喜歡該科目所以認真念。在家教過程中,我通常會用高中社團的多元有趣、大學生活的自由自在來說服學生唸書,但有些學生比較成熟聰明,不相信那一套「等你上了高中大學就可以玩個痛快了」的說法。所以當他們認真問我的時候,我也會認真回答:

在台灣的社會環境下,成績優異會讓你擁有更多的選擇

最直接的解釋就是:如果你成績好,就可以選擇要唸明星高中還是社區高中,更直接一點,你可以自由選擇大學要唸的科系,更勢利一點,很多公司在徵才的同時會參考你大學、碩士成績,GPA不夠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。
(當然,僅限第一份工作)

(生活就是不停的選擇,機會成本是中學裡最重要的概念 / from Pixabay )

說個故事吧!

我曾經有個家教Case,他們家是標準的雙薪家庭,小孩有一男一女,住在30坪的小房子,假日常常全家一起請去踏青、玩水、到處走走,適合放進教科書的那種家庭,模範到政府會出來宣導說這就是我們要看到的正常家庭,請大家盡量生孩子。

我教的孩子是哥哥,他是個非常富有文學氣質和天賦的孩子,除了平常校排都保持前十名以外,國中小的縣市作文比賽往往獲得佳作以上的成績,平常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創作小說,投稿報章雜誌的文章也有被刊登出來,(現在的小孩子都是用手機寫小說的喔,看文章的你驚訝了嗎?呵呵!)

還有,他的妹妹4歲多,是那種可愛到會讓人融化的年紀。每次我準備進入他們家中,她總是為飛奔過來替我開門,然後滿臉笑容地說:「老師你來啦,我也要上課!」

我每次都會蹲下來和她聊聊天,她會和我分享新買的Elsa公主裝,我會教她唱Frozen的英文歌,我們都很喜歡雪寶。有時候妹妹看到哥哥在上課也會想要參一腳,我試圖著讓她知道開始上學後,唸書是多麼不好玩的事情,但總是不忍心戳破她的幻想。

不過呢,仔細看看,他們家是標準的家管嚴,非常非常嚴的那種,家教媽媽的夢想就是把自己的兒子培養成專業媽寶,什麼事情都聽媽媽的、什麼麻煩都讓媽媽來,聽媽媽的話就是他們家的代表歌曲。他們家把小孩保護得像玻璃藝術品一般不容許任何碰撞。

舉幾個曲折離奇的例子好了,例如哥哥天真地到了國中才知道,月球上沒有嫦娥(感謝國中的自然課),或是家教媽媽比小孩子更熟知所有科目的參考書、段考日期和學校所有活動,會幫他把所有事情整理地妥妥當當,不需要小孩任何煩心。

(家教弟弟很乖,爸媽叫他做什麼就做什麼,成績很好 / from Pixabay )

然而好景不常,就像你我他都會遇到的生命課題一樣,哥哥考完會考即將去唸高中了,他的爸媽非常希望哥哥去念數資班,爸媽都是中文系畢業(你們家小孩會喜歡文學真是一點也不意外呀),他們深知文組在社會上就業的艱辛,希望弟弟既然數理能力很好,其實可以去數資班走走看看,未來不小心去唸個光明有未來的科系也不錯。

爸媽心知肚明自己的兒子絕對會想去語資班的,所以百般煩惱之下來和我討論,精準一點講是家教媽媽和我來討論,未來要讓兒子去唸哪一種特殊班,我並沒有和哥哥討論到。

數資班 or 語資班?To be or not to be?

(萬年難答問題:你家的小孩有文學上的天賦,但又希望小孩去唸理組,該如何選擇? / from Pixabay )

我覺得這實在是一個非常奢侈的煩惱,因為在我15歲的暑假,每天只是在煩惱楓之谷要玩法師還是劍士,對於未來的遠大夢想可是一點都沒有。

經過一個禮拜的家教媽媽千迴百轉、柔腸寸斷的考慮,加上我身邊所有讀過特殊班級的朋友的意見,最後他們家決定讓哥哥去念普通班了。

驚不驚喜?意不意外?

後來我去詢問家教媽媽,聽到她親口說:「當知道語資班有很多學長姐轉出去,又有過來人表示未來出路不好等意見時,我們就覺得沒有參加也沒關係。至於數資班,哥哥的確有能力在數學、資訊程式類有發揮,卻可能對於拼科展、競賽感到疲倦,他是個不愛強出頭的孩子,更何況要他為了這些比賽疲於奔命。

所以,我們想要放下想要二選一、想要幫哥哥盡快找到方向等等的想法,他語文的天份太明顯了,他也不會放棄寫作和創作,尤其是上了高中之後,有那麼多新鮮的養份灌溉他時,到時候會有很多靈感可以自由發揮。

也許少了許多專業的老師帶領很可惜,但他可能有更多的時間和自由,去選擇其他社團和探索自己。」

聽到這個答案其實我是很開心的,也許生活上她不希望兒子受到一丁點傷害,心靈上不願孩子感到一絲委屈,但是在志願選填、未來出路上,她是真心替兒子找想的,其他部分只是想晚一點放手罷了。

就是因為這個家教弟弟成績優異,他才會有選擇的權利,如果你成績不夠,可能你進的學校連數資班都沒有。

(其實我得知這個消息時挺開心的,也間接促成了這篇文章的產生 / from Pixabay)

再談談一個例子吧!

(照片截自教育噗浪客官方網站,我覺得這張很美。)

為台灣而教(Teach for Taiwan)的創辦人劉安婷,她的故事也許你聽過100次了。以她的學歷、能力和抗壓性,絕對可以在美國過上非常優渥的生活,但她選擇回台灣,進行偏鄉教育的師資栽培。

聽到她的故事,想提一下

我大學離家的第一個冬天

那年我參加了台南偏鄉的小學營隊。一群大學生穿著整齊劃一的運動外套,坐著遊覽車浩浩蕩蕩地開到也許這輩子不會再去第二遍的偏鄉小學。

那個鄰近山區的小學總是雲霧繚繞,與其說是偏鄉,說是山腳下的小聚落會更加合適,那邊稱不上是"鄉"。學校一個年級不超過10個人,全校也才40個小朋友,所有人都彼此認識,爸爸媽媽的工作以打零工、務農為主。

那個冬天很冷,所有營隊的夥伴都感冒了,但我們依然熱血,依照先前培訓計畫,我們陪孩子玩大地遊戲、打籃球、打棒球、摺紙飛機,更多的時間是在管理秩序,和處理小朋友的生理問題。

有個小學二年級的男孩特別吸引我注意,他總是在上課時間抱住我,掛在我身上盪呀盪,愛玩愛鬧、也常常和其他同學起衝突,每天把他從打架堆裡拉出啦,是我每天上課的必備項目。

有天我問他,為什麼你不寫功課呢?他說:「我不知道要寫功課呀,我爸爸媽媽都在工地打工,他們又沒有叫我寫,我回家就是玩啊,我很開心,為什麼我要寫作業呢?」從他的笑容裡看到,他真的覺得生活很開心、很單純,但我卻覺得十分憂心。

營隊日子過得很快,結束了一個星期的寒假營隊,我們迅速有效地收拾行囊和教學道具,偏鄉國小的孩子們就默默地站在忙邊看著。六年級的女生哭成一片,說要加我們每一個人的臉書。

我親眼看見那個一天到晚抱著我胡鬧的小二男孩,在離別的那個下午抽抽噎噎地問我,什麼時候會再回來陪他玩?

我什麼話都說不出口。

營隊結束後,我一直懷疑自己,辦這個營隊到底有什麼意義?他們的生活並不會有任何改善,對這個社會絕大多數的人來說,他們的生活依然很辛苦,我只是帶給他們些許的快樂和一個很特別的寒假,更多的是離別的哀傷。我並不能許他們一個什麼,更改變不了他們的未來。

當我覺得自己什麼都辦不到,但劉安婷做到了。

劉安婷的故事也許大家已經聽了數千遍了,但我能想像到的,是當年曾經和我一起摺紙飛機的小朋友們,在他們未來的成長過程裡,受傷、跌倒、委屈、難過的時候,也許會被另一群致力於改善台灣教育的人們,輕輕地、暖暖地接起來,那就是我一直想給予他們的溫度。

聰明是一種天賦,善良卻是一種選擇。

就是因為劉安婷曾經非常努力,考上那個台大看不到車尾燈的學校,才能站的越高、看的越遠,才能心有餘力往回頭看看,自己最在意的是什麼。

也許在這個大個人主義的世界下,你有能力辦到很厲害很有成就的事情,你可以花很多時間去考到90分,甚至是100分,去追尋大家都想要的終極餅乾。不過同時,你心中也會有一個閃閃發亮的地方,等著你去實現。

(今天我們來談談努力和選擇 / from Pixabay )

--

--

No responses yet